2024年,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地质勘查为中心,切实履行公益职能,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树牢绿色勘查理念,努力实施好国家、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项目,全力推动主责主业做精做优,为云南地矿事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2024年度,勘查院主要实施的项目共42项。其中省财政项目13项(新一轮找矿暨省地勘基金项目新开6项,2023年度省地勘基金项目7项);地方财政项目5项(其中包括司法鉴定类、矿业权登记技术方案及报告审查类等项目);科技创新与信息技术项目7项;社会市场项目17项(其中境外勘查项目10项,境内社勘项目7项)。
一、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进展
(一)积极履行公益性职能,努力争取并承担国家、省财政投资项目
一是主动对接、积极参与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精心组织新中标6个省地勘基金项目,目前按各项目合同、设计方案及省地勘基金管理的相关要求,平稳推进项目野外工作开展。
二是继续做好“云南省富宁县龙改钛铁砂矿普查”等7个2023年度承担的省地勘基金项目野外验收、报告编制等工作。7个省地勘基金项目均已完成野外验收,成果质量优良,圈定找矿靶区9处,其中金矿3处、锰矿3处、铅锌矿2处、铝土矿1处;新增矿产地3处。
三是积极参与国家、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入库2025年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暨省地勘基金项目10个。
(二)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项目
一是新开“香格里拉市新立砂石土类采矿权详查”、“新平县杨武镇丕且莫建筑用石料详查”及“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等5个地方财政项目。
二是开展司法鉴定类项目12个。
(三)主动服务矿业企业勘查,发挥专业勘查队伍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一是积极拓展境外地质勘查市场。目前与多家老挝矿山企业开展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合作项目,主要涉及矿种为金、铜、锡、煤、钾盐、铝土矿等矿种。主要承担实施“老挝孟北县金多金属矿地质勘查”、“浓黑县煤矿调查”等7个项目,初步探获金矿床规模达中型,铝土矿矿床规模达大型。
院以承担项目为切入点,加大资料收集力度,意在提升院在老挝地质找矿和技术服务水平,为院的发展提供支撑。
二是新开“会泽县韩家村磷矿”、“昌宁县松山铅锌多金属矿”等6个商业性勘查项目,续作了“思茅银子山铜多金属矿”、“永平县黄连铺金多金属矿”等5个主要商业性勘查项目。其中会泽县韩家村磷矿取得找矿突破,具有大型磷矿床的找矿前景;“思茅银子山铜多金属矿”勘探报告已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相关部门评审备案。
三是承担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矿山动态测量、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测量服务、开发利用方案及矿山环境保护方案编制、完善砂石矿采矿证手续、报告编制、矿业权管理等技术服务项目共36个,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充分发挥了专业勘查队伍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四)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初显成效
一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建站以来,发表论文3篇(EI论文1篇、中文核心2篇);1人获得高级职称,1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地质找矿方向)青年科技人才。共实施科研项目2项,促进了国家、省新一轮找矿暨省地勘基金项目优选及立项实施。
二是聚焦云南关键性及优势矿产资源及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持续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其他企业及科研院校,从基础地质、成矿理论与找矿方向、资源勘查技术方法和资源利用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年内共开展了7个科技创新项目,其中云南省级财政项目3个、云南省科技厅项目1项,单位自投项目3个。
三是加强专家工作室建设,稳步推进云南地矿专家工作室科研工作,新申报了6个云南地矿专家工作室。
四是加大院人才培养及技能提升工作力度,年内组织开展了专业技术培训2次。其中1月24日至27日举办了2024年地质勘查技术培训,特别邀请了云南省知名地质专家授课,全院共130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9月25日至28日,组织各单位骨干技术人员30名,赴思茅市大平掌-银子山铜金多金属矿区实地学习交流,从勘查技术方法组合、找矿思路等方面得到了交流、提升。
五是持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共发表科技论文共15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
(五)加强资质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取得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
二是完成土地规划机构等级证书延续工作。
三是成功申办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
(六)坚持“质量第一”,牢牢守住地勘工作生命线
院严格按照地质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各项工作,并及时组织职工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进行学习,年内通过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年度监督审核,新取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承担的各类项目严格按标准规范、规程进行作业,项目实施全过程均受控,各类项目野外验收及成果报告评审优秀率80%,优良率100%。
(七)获奖情况
2024年11月,《云南保山地块铅锌多金属隐伏矿找矿实践及应用》《滇中地区风化壳型钛铁砂矿特征与勘查方法》分别荣获第二十九届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三等奖;2024年12月,《云南省1∶5万固东街幅区域矿产地质调查》荣获中国地质调查局成果图件展评特优等次奖;2024年6月,邹绍丹同志荣获大理州百名基层科技工作者称号。
二、2025年工作打算
(一)围绕国家及我省对地质找矿工作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找矿主力军作用,做好我省战略性及优势矿产的选区及勘查工作;快速有效推进已实施项目,按合同、设计及规范、规程等相关要求,高质量完成2025年开展的各类地勘项目,力争有新的找矿成果。
(二)切实有效推进“地质勘查立局”工作。在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选区调研及合作勘查项目研究论证,做好集团投资的勘查及科研项目。
(三)加大项目储备,做好“三个服务”,实现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加强重要成矿区带找矿研究,以金、铜、镍、锡、铁等战略性矿产为主攻矿种,加强深部找矿研究,积极准备新一轮找矿项目的选区、申报工作,做好新一轮国家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及深部找矿项目、省地勘基金项目储备。
(四)不断拓展商业性勘查项目渠道,增强项目储备,为院的发展夯实基础。
(五)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工作质效。
一是加强质量管理,强化对勘查项目的质量监管及三级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确保项目工作质量和成果报告优良。
二是加强成本费用管控,严格控制野外工作周期和人员费用,降低非生产性支出,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进一步规范野外用工管理,积极防范相关风险。